立即點擊


標題

李賀的 美人梳頭歌 的白話文


問題


在一本英文書上看到這首詩的英文版總覺得英文版讀起來怪怪的找了好久把中文版找出來了但是還是有點看不懂....有人可以幫忙翻成白話文嗎??(最好是逐句翻譯的)大謝!!!!美人梳頭歌李賀西施曉夢綃帳寒,香鬟墮髻半沉檀。轆轤咿啞轉鳴玉,驚起芙蓉睡新足。雙鸞開鏡秋水光,解鬟臨鏡立象床。一編香絲雲撒地,玉釵落處無聲膩。纖手卻盤老鴉色,翠滑寶釵簪不得。春風爛熳惱嬌慵,十八鬟多無氣力。(上髟下妥)鬌妝成欹不斜,雲裾數步踏雁沙。背人不語向何處?下階自折櫻桃花。


最佳解答


版主你好 我試譯如下── 【美人梳頭歌】 李賀 西施曉夢綃帳寒,香鬟墮髻半沉檀。 轆轤咿啞轉鳴玉,驚起芙蓉睡新足。 雙鸞開鏡秋水光,解鬟臨鏡立象床。 一編香絲雲撒地,玉釵落處無聲膩。 纖手卻盤老鴉色,翠滑寶釵簪不得。 春風爛熳惱嬌慵,十八鬟多無氣力。 妝成(髟妥)鬌欹不斜,雲裾數步踏雁沙。 背人不語向何處?下階自折櫻桃花。 ●疏● ○西施:指代所寫美人。 ○綃帳:綃,音消,生絲。即絲帳。 ○鬟:婦女頭髮挽成中空環形的一種髮髻。 ○髻:盤結於頭頂或腦後的頭髮,有各種形狀。如:「雲髻」﹑「倭墮髻」﹑「鑽天髻」。 ○轆轤:利用滑輪原理製成的井上汲水用具。古人常於井上立架置軸,貫以長木,上面嵌上曲木,纏綆其上,下懸汲水用斗,用手轉之汲水。 ○鳴玉:古時富貴人家常佩帶寶玉為飾,一有動作,佩玉便相觸發聲,因此稱為「鳴玉」。 ○雙鸞開鏡:鑾鏡,古時圓鏡,作八瓣菱花形、獸形鈕。鏡背飾二飛鳥與獸,間飾卷草紋,鏡緣則以蝴蝶、卷草花枝間隔排列。http://catalog.ndap.org.tw/dacs5/System/Exhibition/Detail.jsp?OID=837933 ○老鴉色:老鴉,烏鴉的俗稱,色純黑。 ○爛熳:光彩煥發的樣子。亦作「爛漫」、「爛縵」。 ○(髟妥)鬌:(髟妥),音我;鬌,音躲。(髟妥)鬌,即「(髟委)鬌」,或作「倭墮」。形容頭髮烏黑亮麗。 http://140.111.1.40/yitic/frc/frc16940.htm http://140.111.1.40/yitic/frc/frc16954.htm ○欹:音衣,傾斜不正。荀子˙宥坐:「吾聞宥坐之器者,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 ○雲裾:衣服的後襟垂墜如雲。 ●賞● 這首詩詠歌的“美人”嬌嗔慵懶,楚楚動人。作者選擇的題材不是美人整個白天或夜晚的生活狀況,而是其中的一個片斷——梳頭。對於一般人來說梳頭是件小事,不值得一提;而對美人來說,卻是件大事,因為頭髮的美,乃是女性最富特色的表徵,梳理頭髮,關係到一種姿色和風韻迷人洩漏。 詩分三個部分。 開頭四句寫梳頭前的情狀。「西施曉夢綃帳寒,香鬟墮髻半沉檀。」此時天色已明,而西施般的美人還躺在薄薄的羅帳裏周遊夢鄉。句中的“曉”字點明時間,曉而未起,見出其 “嬌慵”。而“ 寒”字除標明節令是早春外,還暗示她是孤眠。孤枕寒衾,已是無耐,況值春天,尤其難堪。此處透露了“惱”的直接原因。「香鬟」句是梳頭的伏筆。睡在床上的她,鬟髻不整,欲墜未墜,散發陣陣清香,就像懸浮在水中的檀香木。此刻有人從井中汲水,那咿咿啞啞的轆轤聲傳來,把美人驚醒。她睜開惺忪的睡眼,容光煥發,恰似出水芙蓉。 中間八句正寫梳頭。梳頭要臨鏡,不然就無法審視自己。這位美人下得床來,首先打開飾著雙鸞,像秋水般放射出耀眼光芒的明鏡,然後解開鬟髻,讓頭髮自然地披散下來。儘管她站立在象床上,那濃密如雲、纖細如絲的長髮,仍然拖至地面,散發出誘人的濃香。玉釵從長髮上滑落下來,幾乎沒有聲響。「無聲膩」為「膩無聲」之倒裝,“膩”指長髮柔細而滑,是“無聲”的緣由。接著動手梳理,把像烏鴉羽毛那樣黑中帶碧的長髮盤結起來,恢復鬟髻的光澤。由於梳得勻,盤得實,映著光線,如同碧絲一般,滑膩得連寶釵也插不穩。顯然,這位美人在梳理上花了不少功夫。此時她顯得既嬌美又疲憊,「春風爛熳惱嬌慵,十八鬟多無氣力。」這略帶誇飾的筆墨,把主人公此時此刻特有的美盡現如在眼前。 明代的評論家丘象升、姚佺激賞此二句。丘就其中的「惱、嬌、慵」發表道:「三者美人之恒態也。」姚對美人梳頭後顯得「無氣力」分析說:「雖緣鬟多,亦緣惱,亦緣嬌,亦緣慵也。」因之,這位美人身上有著濃烈的貴族氣,間或帶點嬌嗔,流露迷人韻致。 末四句寫梳頭完畢後的身姿步態。髮式秀美大方,無論是鬟是髻,都不偏不倚,但頭髮梳成後的狀貌只一筆帶過。緊接著就描述她如何曳動雲裾,緩緩走下臺階。「踏雁沙」是形容其金蓮所至,如大雁行於沙地,顯得勻緩從容。然後她默默轉身背對眾人走向庭院,採摘繁英如雪的櫻桃樹枝。 這首詩主要表述行動過程,按照通常寫法,當以「賦筆」(平鋪直敘)為主,詩人卻能純用畫筆來勾勒全詩,字字帶景,句句有畫,即是像「背人不語向何處」也是一幅無聲的畫。這位美人的氣質、情緒和心性,通過“不語”更加充分地顯現出來。 其實, 我們打開李賀的一生,短暫的27年歲月就為這位唐代詩壇鬼才劃下了休止符。他的生命體會是黯淡偏激又極其心灰意冷的,所以他的詩多偏向以奇詭陰森詩風而著稱,故稱「鬼才」。這首詩卻是他少數的艷詩之一,詩中狀美人情態,雖美麗而不浮艷,韻致而不妖媚。可是正如方扶南所說:「此詩結尾『櫻桃花』三字才是點睛,花至櫻桃,好春盡矣,深閨寂寂,叔復何聊!」而,快感之後,心境還是寂寞淒苦。 2008-10-17 16:09:08 補充: 一個人活在世上,若常有身處鬼域之感,不尋找寄托,又怎可能不自殺?為了解開悶愁,李賀開始沈迷於色慾追求。李賀詩寫閨情和詠妓的三十餘首,佔總數八分一,篇數之多,絕不偶然。朱世英的《神寒未必骨重:試論李賀詩的藝術特色》一文就指出李賀的詩,在描寫女性時,多或寫她們美好的姿色,或渲染她們華麗的居處,或顯現她們打情罵俏的神態。姚文燮更指出《河陽歌》、《花游曲》是李賀與妓女交往時作,而《房中思》及《惱公》則有蔑視貞操的句子,可知李賀確有以色麻醉自己的意圖。 2008-10-17 16:12:02 補充: 只有了解李賀,才能明白他的世界裏根本沒有明天。魯迅說:「人生最痛苦的是夢醒了無路可走,做夢的人是幸福的」,他以為李賀一生困頓,臨終前,李氏只會以為,自己不過應上帝邀請,為新落成的宮殿作文章,死時該是高興地死去。魯迅的說法確是極有見地,看來這世上,也只有天才才能了解天才李賀! http://www.teachercn.com/zxyw/teacher/scjx/106961121329028.Html http://www.geocities.com/chuentak01/5article01b.html


其他答案





以上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家,如有侵犯請留言告知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1008000016KK07649

ECA7485CCC9B3CA7
arrow
arrow

    百科全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